2022 |纳爱斯生态综合园项目方案设计Scheme Design of Na'ais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Park Project+ 查看更多
2022 |纳爱斯生态综合园项目方案设计
Scheme Design of Na'ais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Park Project
+ 查看更多
地点 Location:中国,武汉
类型 Type: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用地面积:132526㎡
建筑面积:151900㎡
建筑高度 Height:30.5米
时间 Time: 2022年11月
状态 Status:方案阶段
设计团队 Team:舒赛,喻张翼,曾子滢 ,张诗
业主 Client:纳爱斯集团
方案过程与图纸
项目地处丽水古堰画乡景区之内,背山靠水的自然环境给予了项目独一无二的景观条件,也决定了建筑形式不应该照搬都市中的样子。项目地块对岸是古堰古城。巴比松派是19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当地青年画家扎根古堰画乡,借鉴法国“巴比松”画派技法,以手中画笔描绘秀山丽水,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丽水“巴比松”画派。通济堰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渠横贯场地建设区正中,项目需要谨慎的对待与文物的关系。纳爱斯集团是中国日化行业领军企业,未来转型方向是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价值,进行特色植物研究,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的“全链生态产业体系”。本项目地处生态敏感地带,同时周边人文底蕴厚重。企业三产融合的愿景也加深了项目的复杂程度。我们希望在此次设计中既能平衡自然、文化、企业三者的关系,又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形象。为了尊重既定的自然条件,项目划定了通济渠两侧的水岸线缓冲区作为非建设区域,同时保留场地内的小山丘。
1.如何与自然协调?
方案将保留的小山丘设定为至高点,建筑体尽量控制在3层之内,像地毯一样贴着大地水平延展。通过压低高度,让庞大的建筑体量消隐在绿水青山之中。
2.如何与人文协调?
项目规划的灵感来源于场地现状的农田肌理,方案总平面布局通过模拟农田的形态让园区自然而然的融入乡村文脉,摆脱常规正交网格的城市设计手法移植到乡村环境的突兀感将模拟的农田肌理抬升到屋面,通过屋顶弯折和混接创造出如云朵一般连续自由的立面形态(云田)。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类似于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绘画处理技法。
3.如何分区独立又相互联系?
主入口靠西朝向从市区而来的省道快速路,综合服务中心正对主入口可同时服务于省道和码头而来的双向人流。依据展览次序顺时针布置博览、筛选、提取、体验区。东侧的科研中心区与游客动线可以严格隔离。通济渠南岸布置独立的康养区。建设区与种植区通过一个可以走电瓶车的主参观环线串联为一体,跨越通济渠和防洪堤的高架桥保证了康养区域不被游客打扰。
4.如何让科技为生态产业赋能?
场地的景观设计采用海绵城市的水循环策略,雨水和废水经过植被的采集和湿地净化之后 可以二次利用于灌溉。建筑屋面的覆土种植层可以起到被动式隔热降温的作用,让室内冬暖夏凉。主体建筑的立面由超白玻璃和光伏玻璃搭配使用,既保证了室内充足的自然光照明,又能通过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5.如何打造主题性生态场景?
种植区的植被和花卉按照四季有景和动静分区的原则来布置。主岛布置花卉种植区,结合婚礼堂、中心塔、花之树、花间画廊、迷宫、花之谷等景观建筑节点营造主题性的游览场景。西侧的辅岛由泄洪通道与主岛隔开,布置了人群聚集和庆典类型的功能,比如森林剧场和节日草坪等场景。沿江布置湿地植被、运动之丘、望乡挑台等亲水和娱乐互动区。建设区的屋面将分离的建筑群融为一体,在空中创造出连续的“云田”景观体验。沿途通过各具特色的标志物来强化记忆,比如球形影院、无边际泳池、玻璃温室、艺术村落、假山等,局部利用风雨连廊强化连接。植被以小灌木、草本和花卉搭配,创造多样的生态体验。通过人工与自然景观的无缝融合,让空间本身成为了企业最好的生态文明展示窗口。
效果图